Tuesday, 12 June 2007

法蘭克福學派的餘風

法蘭克福學派(Frankfurt School)於二戰前左右確立,它的出現修正馬克思主義於現代社會下的問題,就是晚期資本主義中,消費比生產更重要的現象,亦解釋了為何資本家與無產階級的鬥爭不足以導致無產階級革命。無疑法蘭克福學派的出現,對日後新左派社會運動有極大的影響。其中一項極流行及重要的理論莫過於阿多諾(T. Adorno)的文化工業論(Culture Industry)。文化工業論認為普及文化乃是資本義下的標準化產物;使得大眾只會被動接受,而浸淫其中,並對自身被剝削的情況懵然不知,更甚的是追求物質享受,使得革命意識忘記得一乾二淨。

對普及文化的立場,使得法蘭克福學派特別推崇知識分子的高尚文化(High Arts),認為其能夠帶領大眾跳出文化工業的禍害。關於此一點,我認為往往是被成人父權制度下的保守派利用的。在成人/非成人、高尚/普及文化的二分下,高尚文化只能夠屬於成人的情況下,即使青少年人對高尚文化有所認識,亦是被拒絕進入成人世界的,青少年永遠也是兒子,他總是面對父親的指責,高尚文化是需要受成人指導的,若然與普及文化為伍更是需要被糾正的。但究竟甚麼是高尚文化呢?就以古典音樂為例,其實莫扎特的音樂並不是全為貴族而寫的,其歌劇更有不少頗色情的情節,但古典音樂就是一項高尚文化的活動。那麼,甚麼又是普及文化呢?普及文化就是被壓迫的一群人的集體現象。他們是無知的、低俗的,使人心智墮落的活動,是兒子誤入歧途,父親需要糾正的。其實只不過是論述的場域而已。根本,沒有可能把高尚/普及文化分得如此確切,他們之間相互影響,普及文化挪用高尚文化的材料,高尚文化亦不知不覺下被普及文化侵入,看看白金漢宮舉行的活動,真的如此高尚嗎?成人是真的了解高尚文化嗎?每逢看到文化中心坐着高官出席音樂會,我心裡就覺得不如請高官讓出音響效果最好的座位吧!

文化工業論對青少年最大的影響是它怱視了青少年主體的能動性。普及文化可能是資本家的商業產物,但青少年是否全盤接收呢?Hip Hop以及Lolita的出現正正表現青少年的能動性。要麼青少年對普及文化是如此軟弱的話,他們絕對不會作出如此脫離主流現象的行為。成年人一方面拒絕青少年,但青少年也拒絕成年進入其世界,次文化的出現就是要顛覆建制的枷鎖。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