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6 August 2008

過度男性化

此短片非常簡單, 就是兩個男人觀看球賽時, 情緒高漲得由擊掌到擁抱再到接吻。看似是一齣鬧劇, 譏笑同性戀似的, 但劇中角色卻不停反問他們在做甚麼、他們是GAY嗎等, 更可笑是由最初堅決否認到承認有少許同性戀(a little bit gay),為甚麼如此的劇情演進會是荒謬得令人發笑呢? 其實整齣短片我並不認為是以譏笑同性戀為主軸的(若然帶有歧視性質, 我絕不會放上來的), 相反, 它反諷了男性作風, 質疑男性化的本質。劇初, 他們是以擊掌、擁抱等來慶祝的, 這些都是很男性化的表現, 我們很少在女性身上會見到此類行為的, 但若然再往前推一步呢? 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父系社會, 男性本身的性質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做一個男人可謂在沒有成人禮的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因此, 在父系社會中往往有一個理想的男性規範(ideal masculinity), 作為所有男性的共同追求目標, 而此個規範理應使得女性甘心跪於其下, 男性之間相互競爭的標準, 即俗語所講的「夠唔夠MAN」。

不過所謂的「MAN唔MAN」亦是陰性化的根源--若然我們強要把陽陰放在一起去比較的話--因為同時間男性相互競爭的目的在於女性面前顯示男性化的魅力. 那麼競爭失敗的一方亦被排除於男性規範之外, 也引致了男性之間相互模仿、崇拜; 所以最理想的男性化應該是使得兩性均臣服---當然那是沒有可能的。在此我引用德希德(Derrida)的不可能性(Theory of Impossibility); 雖然這個不可能的理想男性化無法於現實世界中體現出來, 但不等於它是沒有功能的, 反而它是具有生產性的。因為最理想是沒有可能, 所有就有現實中的男性化, 亦即是現實中男性可出扮演的極限, 此是其中一項生產性。另一項生產性是指我們對男性化質疑, 所謂的現實男性化只是一項無可奈何的商討結果, 然而在理想男性化, 為何不可再往前一步越過這個現實, 向更男性化邁向呢? 這就是我為何指此短片沒有歧視性的原因, 當再往前一步反而推垮了男性尊嚴, 所謂的男性化是如此空乏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