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1 March 2007

溫馨家庭

現時的家庭輔導真令人髮指﹐原來小孩是用來控制﹐竟然說出「因為他還小﹐在你還可以控制的情況下…」﹐「給予選擇下﹐令他以為可以…」
家庭﹐我經常明言它是權力﹑土地使用競爭的場所﹐亦是資本主義價值的起點。在這場權力遊戲下﹐兒童往往是輸家﹐因為他們沒有生產工具。土地的使用次序﹐他們排在最後﹐經常受着厭迫﹐就是一句「生我者父母」﹐可以將一切解釋完美無瑕。由於他們缺乏生產工具﹐一定是被逼依靠父母或監護人﹐然後受命於他們﹐否則他們必死無疑。
另外﹐家庭之所以是資本主義價值的根源﹐很簡單﹐就是所謂的「自由神話」。還記得兒時的謊話嗎﹖「如果你乖乖的話﹐我就給你兩顆糖果。」兒童是沒有權說我就是不喜歡乖﹐不要糖果﹐我偏要跟作對﹐其實所謂的選擇還不是選擇﹐只是哄你聽命的謊言﹐當然﹐你日後更會學得如何為那個位數字的巴仙的加薪﹐而放棄你的尊嚴﹐那是你溫馨家庭的教育﹗

Saturday, 3 March 2007

大麻音樂

初次體會到搖滾音樂會﹐場地極為簡陋﹐沒有設計的設計﹐45分鐘的延遲﹐卻依然不減觀眾的熱情。搖滾音樂跟大麻真的難以分離﹐超越極限的音量﹐而且還要連續一個半小時﹐若然不是在神志不清的情況下﹐理應難以忍受。奇怪的是﹐一班年輕人的狂熱投入﹐究竟在享受什麼呢?慢慢明白了為何燈光、舞台設計與效果會在現代中顯得如此重要﹐尤其是今次音樂會舞台的簡陋程度﹐燈光變成帶動觀眾的源頭。表面上看似表演者與觀眾間是互相投入﹐實質上是沒有的﹐觀眾的反應其實是可預測的﹐他們似去了disco﹐而不是去聽音樂會﹔表演者亦一樣﹐觀眾的反應根本無法觸動他們﹐舞台真是他們的﹐每一句多謝﹐thank you﹐安哥曲目根本是訂定﹐看似現場的感覺﹐根本是幻滅的。乾冰霧已經現代表演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那種如仙境般的效果﹐卻配上地獄的音樂﹐痛苦就在這樣的空間中發洩。年輕人你高舉雙手﹐在迎接什麼呢﹖跟去了教堂沒有分別﹐在一瞬間的迷幻中﹐尋求解脫﹐卻在一瞬間後重重的回到現實中﹐我們每天的生活……

Tuesday, 27 February 2007

民主但不自由

看到一篇新聞報導講及英國一名兒童過胖﹐其母親被指虐兒﹐更有專業人士建議轉介特別組織管理。我想問道若該兒童特別嗜食﹐拒絕他反而會有自殘傾向﹐那該名母親還算虐兒嗎?兒童原來連生活也要受人過問才算正常嗎?
很多人反射地答道只是為他的健康着想。但大家憑甚麼去管呢?根本就沒有﹐不然的話﹐世界真是可怕﹐一句着想足以侵個人角落。一個人的選擇別人是無權扞擾的﹐就對他有害也好!
不過我們還是用一些方法去入侵他人的生活﹐其中一種莫過於使用權威﹐亦是傅柯所論及的話語(Discourse)﹐知識作為權力的建立﹐效果遠遠超越法律。
民主而不自由原因是當大家以為參與政治選舉後﹐便忘記了自己。大家受意識型態的影響﹐往往在參與時只是重新反映而已﹐倒不如說無形的手在投票還好。當大家以為建立了自己的社會架構後﹐便合理地去排斥他人﹐上述的新聞便是好例子。雖然沒有法例強制行動﹐但影響力卻不知不覺間...

Sunday, 25 February 2007

童心

在新年假期的最後一天﹐我去了探望舅母﹐不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個跟我沒有血親的小孩。跟表妹逛完後﹐就要去接應這2 個小豆釘﹐他們已經忘記了我是誰﹐一點兒都不害羞﹐2個細語地討論應該怎樣稱呼我。反過來﹐面對這兩個久沒見面的小孩﹐顯得很拘緊。
回到家後﹐在沒有任何家人的壓迫下﹐大家討論起課外活動起來。時代是不是變得太快呢?我真的替他們覺得可憐得很呀!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準時放學﹐不是因為老師要補課﹐而是家長的熱心參與。又奧數、又鋼琴﹐每天都要5時半才有真正的放學。再跟他們數數星期六、日的活動﹐簡直令我驚訝﹐他很努力的數着﹐太約數了3-4項﹐我打斷他問道已用了多少時間﹐他說已經5 點了﹐唉﹐原來他們比成人更忙﹐無休的。


看着表妹教他樂理﹐我就明白了為何古典音樂不會在香港流行。兒時為了滿足外在的慾望﹐根本在沒有理解的情形下﹐強逼他們接受﹐長大後﹐怎會花錢在古典音樂上呢?親眼看着音樂趣味被沖洗得乾乾淨淨﹐不是說表妹教學出了問題﹐而是看着那小孩的嘴臉﹐一副扭曲的嘴臉﹐就可知道他是在多不情願的情況受教。我又不禁問他為甚麼要學呀﹐他答:「媽媽說的。」再追問下去﹐他再答道:「為好的學校。」當時我嘆了口氣﹐內心非常反感﹐原來音樂功能日益擴大。


及後我跟他詳談起來﹐他很好奇我那種自由的生活﹐放學隨心所欲。我很希望他知道這個世界是在學校以外。這可是難得可以跟年紀比我小得多的豆釘的對話。

Saturday, 24 February 2007

城市人

我經常嘲笑一位同學是農村人﹐然後自詡為城市人。作為城市人是充滿無奈﹐至少是迷失了自我。一天的工作看似是為了自己﹐其實不是﹐不知為了其 麼。城市人需要的是不需要﹐為的是別人。因為城市人欠缺一份純綷﹐純綷的需要﹐而需要不存在的影象。過着規矩的生活根本不是自己的希望。過着唯物的生活﹐ 精神就消失了﹐大家都是活死人﹐我自己也覺得精神外在而受鉗制。

婢女

女性的地位從來沒有因為收入的提高而隨之提升﹐那是因為扭曲了的女性心態。女性不停在商業社會爭取待遇上的平等來提升自我的生活質素﹐ 目標卻沒有提升﹐最終還是想找個更好的條件的男人。當自己收入是一萬就想要一個二萬的男人﹐自己收入是二萬就要找一個四萬的男人﹐女性的收入就是她們作賤 的根源﹐愈是高的收入愈是"婢"賤的心態。一天不放開從屬男人的心態﹐不要爭取男女平等﹐請繼續做婢女。被人包養幾千年﹐到現在還是要找比自己條件好的﹐ 怪不得女性如此可憐。

中產的女性是很容易被觀察出來的﹐是因為她們的收入總是花費在勾引男人的地方上﹐為品牌產品死心﹐以為如此可以樹立自己的形象﹐根本就是打上我值多少一樣﹐原來又是一件商品。請接受低收入的男人﹐學懂包養他們﹐不要只等待別人﹐放棄"婢"賤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