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19 September 2011

後見之明

若然不計希臘的古典人文主義在內,現代人文主義的誕生自西方十八世紀啟蒙運動起已將近三百年了。不過我們又真的啟蒙了嗎?哲學家康德(Kant)的說法,啟蒙即是以理性探求世界的開始,亦即是我們對知識的探求。及後存在主義哲學家沙特(Satre)更直接指出自由就是人對自身一切負上終極的責任。然而,似乎二三百年後的今日,我們都沒有從啟蒙前的奴隸、宗教黑暗時代中割裂出來,我們愛的雖然再不是甚麼救世主、君王等,但卻愛當上君王,行使一切限制他人自由的權利,仿佛擔心別人負不上自身的責任,因而帶着一顆「慈悲」的心,及早施加掣肘,方為安心,這就是當代人最能理解康德的真理「自由即自律」的「最佳」體現。與其說,要等待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般的英雄降臨,倒不如發掘內心中厄庇米修斯(Epimetheus,後見之明)。

Thursday, 8 September 2011

有意見?

「"社會有意見認為要修改法例, 防止再有類似情況發生」, 點解又唔講下「亦有意見認為辭職再補選, 變相公投為實踐直接民主以對抗暴政的最佳手段」呢?所謂的客觀中立就係放屁!

Wednesday, 7 September 2011

校慶

剛收到電郵,內容是關於樹仁四十週年校慶。倒是如信中所言,不經不覺間已經四十年,試問有誰記得呢?若然不是前些年間「升格」大學,JUPAS剩餘的頂尖學生所謂的最後希望,又何來聲名大噪呢?大家可曾知道過有樹仁呢?學生又可曾記得自己學校的歷史?一連串的問號又可曾有人想過嗎?

香港大學百週年校慶弄得滿城風雨,不知道今年各大院校又如何面對各自的學生行動?又抑或根本不用去顧慮?反正學生都沒有去想?中大港大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不在於甚麼臭排名,又或校園環境設施,而是僅餘一群體現人文價值的學生,最少會去想一些「無作為」、「無價值」的問題,所謂的博雅(liberal)莫過於此。這種大學悲劇斷不會在樹仁發生,因為樹仁學生都「太愛」學校了,愛得連自己的思想亦奉上去了。樹仁學生都俱有一種作為全港「第一」所私立大學,「第一」所四年制大學獨有的自卑感,總要在被遺忘的歷史發掘被壓迫的自我良好感覺。因此,學生都被迫要愛上自己的學校,站在校方一邊,在空虛、虛無的腦袋裡「創造」出一種不必要的歸屬感,繼而稟承著樹仁獨有的精神,校訓「敦仁博物」—「懷着仁厚的心對世間一切事物無視」。所以,學生又豈敢破壞自己的校慶,又豈敢如中大學生般背對權貴壟斷的畢業禮,更甚只會擔心畢業不成事,打從心底中厭惡人家來搗亂,其實就只不過是一種恐懼,不能面對大學生自身的價值,也許更悲劇的是不知道何謂人文價值。

倒是有一天,在禮堂裡只要有一個學生挺着腰骨無視所謂的主禮嘉賓,我就以此為榮。

Thursday, 12 May 2011

讓工資飛

近來已經很少進戲院,最近的一套已經是讓子彈飛。這齣電影名字非常怪誕,我進場時也不知道會是甚麼類型,有些人跟我說是笑片,但那一天我看完後唯一的感覺是現代北悲劇的寫照。上星期的再開播的頭條新聞亦以讓子彈飛作戲仿,諷刺艾未未失踪、最低工資等怪現象。或許正如戲中所描述,中國從來都沒有真正革命過吧,所謂的革命都誰利用了誰,然後再選一個角度來論述罷了,就像鵝城裡的就是民眾推翻了財閥,但試問他們除了暴動後的搶掠,他們的貢獻是甚麼?多年爭取的最低工資終於來了,竟然是工人反過來說有問題,這等怪現象,罷了,就讓你的工資飛一回兒吧,就讓你的尊嚴飛一回兒吧!

Wednesday, 27 October 2010

磷脂,PhD?

大家有無留意到一個兒童奶粉廣告,主打有"PhD"成份,內容是有個媽媽跟兒子說想觸摸天空,然後兒子回家後就把畫紙、衣物、畫筆等拼成天空的模樣。我非常討厭這個廣告,自從這奶粉把磷脂混成PhD就已經極不喜歡。第一,磷脂全寫Phospholipid,沒有人會縮成PhD的, 就算要縮寫也不會刻意把"D"變成大寫。第二,磷脂是極普通的化合物,轉寫成PhD,很諷刺地,專門用來欺騙有一定教育程度的中產階級,主要原因是,低下層的兒女能進大學之門,沒有人會想甚麼是哲學博士(Philosophy of Doctor, "D"才要大寫),這種聯想就是自以為是的中產才會妙想出來。第三,我相信當你的兒女如果真的像廣告中一樣的造天空出來,你第一反應不會是想她/他真的聰明呀,因為善後很麻煩,又浪費。我記得我小時候看過紀錄片中的壁畫,便想在家中畫一幅,便拿家中的藍藥水在牆亂畫,結果呢?當然被打了一頓。我想強調的不是現實與廣告差異問題,這個問題只會在低下階層,對於她們來說,外間一切都是虛幻,更莫論廣告中那闊大的客廳,容許放任那"聰明"兒女。最後這系列奶粉廣告,包括"2+2=2x2=2^2"和"保護色",反映了一個很恐怖的現實,你可以想像到你的子女要受到甚麼模樣的拆磨教育,你想想一個3歲多的小孩要吸收過多的資訊(我要強調不是知識!),她/他還會不會愛上學?還有甚麼可剩餘的想象力?

Friday, 27 August 2010

一致對「外」?

事件發展至今,唯我獨尊的心態已經發展的不能自已,就像食菲律賓兩包芒果乾,及支付極刻薄的工資,就把整個國家當成奴隸輸出國,隨隨便便的就喊到要解僱菲傭,又要抵制菲律賓貨,作者真不明白香港人何時把東南亞貨品與歐美日貨品看齊?試問閣下一年如果不是有親朋外遊回來,相信可能連甚麼是菲律賓貨也不知道!

如今香港律師會竟然要向菲律賓政府提出訴訟索贘,要求就當地有關部門失職導致人命傷亡補贘。無錯,菲律賓是香港人旅遊熱門地點,但能否將此等同當地必要保障遊客必然安全呢?別忘了菲律賓也是第三世界國家,所以才有這種「異國」情調,同時也是治安差的地方(再別忘了以甚麼標準來衡定他人的水平,要求他人提供甚麼)。試考慮正在內戰的國家和一個熱帶雨林的旅遊地點,內戰的就被亂槍射殺或被人挾持,而在熱帶雨林則被野獸襲擊致死,那可否要求當地停戰,又或要求有關部門先驅趕所有野獸呢?再來一個例子,你又能否以香港言論自由的標準在中國內地被監禁而要求當地為你而改變法律呢(再小心是否等同香港言論自由的標準很高)?

星期日難得各大政黨一致對「外」,選擇以維園至遮打花園等為星期日外傭聚集地為遊行路線,難到是要測試香港人的底線嗎?風頭火勢下有必要求選擇這種地點冒險嗎?而且偏要選擇下午時段,值得與外傭直接對撞嗎?反正喜歡蠋光聚會,改在晚上進行不就是低風險很多嗎?

Tuesday, 24 August 2010

哀悼甚麼?

「港府提升菲律賓外遊警示級別至黑色」,「確認8名港人死亡、兩人重傷、5人須留院觀察。中國政府強烈譴責歹徒暴行,對罹難香港同胞表示沉痛哀悼,對有關家屬表示深切慰問」,特區政府明天為死者下半旗致哀,所有主要官員取消不必要活動」,「曾蔭權形容事件為悲劇,並感到十分悲傷,對兇徒的冷血行為感到憤怒」全節錄自香港政府新聞(強調為作者加入)。仿如新聞報導的口吻,加上取消原定節目的現場報導簡單直擊死亡現況(娛樂式新聞口吻),令你深切哀痛,情感湧現。

由於是現場直播,又要取代原定的節目,在電視畫面上能夠做到的就只有無間斷的播放著當時的情況,再加上過多的資訊,如未經證實就報上人質全部已死,又要找來行案者不完整的背景故事,這些不就是連續劇的情節嗎?新聞報導手法已經是採取了編劇的思維邏輯,強要香港人拉進情感的旋渦,又要氣憤,又要傷痛,最後都莫過於指出這是「你」的事,麥克魯漢(Marshall McLuhan)指「媒體就是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莫過於此。

恕我無情,我實在談不上不知從何來的傷感,我跟她們都拉不上情感的聯繫,更希望快播回原定的節目(雖是無聊,但總比一小時的定格畫面來得好),所以不要隨口就一句所有人都很關心這件事,被逼著看也很無奈。及後更要曾蔭權致以哀悼,又要下半旗,仿佛就是他親朋出了狀況一樣,又硬要說全香港的親朋要更他一起哀悼一樣,我真的想問一句,對無名死難者冷靜地說出「表示深切的哀悼」,過後就忘掉了何時何日發了甚麼事可以有多深切!?或許就是麥克魯漢之後再指「媒體就是按摩」,電視畫面與旁述都在狠狠的搓著心底裡國族主義的情懷,好合理的就隨意批評菲律賓怎樣怎樣,又怒罵行案者冷血,更要去領事館抗議,一切都好像以香港的標準來衡量著,似乎香港警賊真的令人滿意,再加上前一陣子的包致金侄女事件,警權的問題……我只好說好可愛。